股市暴跌,许多人输得倾家荡产。他们输掉的钱去哪里了?

股市暴跌,许多人输得倾家荡产。他们输掉的钱去哪里了?



1、股市暴跌,许多人输得倾家荡产。他们输掉的钱去哪里了?

股票跌了钱去哪了?涨了钱又从哪里来?   从宏观看,股市是个0和游戏。社会的资金进出股市,进入多,股市涨;退出多,股市跌。但无论涨跌,社会资金或财富总量是不变的,只是股票和资金的持有人通过交易变换1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么涨跌呢?股票的价格是通过交易活动确定的。在1个价位只要发生了交易,这个价位就被确定为所有股票的价格。问题是,1次交易的最低额只要1手即可,也就是说,确定价格的行为只需要极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价格跑过来交易1遍。这就造成1种错觉:涨的时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应的资金在那里“站岗”等着;而跌的时候股票市值减少了,相应的“站岗”的资金也减少了。人们都懂得减法怎么回事,问题是减法做完之后,1部分资金不见了!于是我们就会1头雾水--这不见的资金去了哪里?   其实是我们的逻辑犯了错误。市值的确定只是经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实际上,这时完成的根本不是整个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1个认可--所有股票对这次交易的认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总市值的交易却尚未发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值只是1种假设!而作出这个假设的最低成本只是1手股票。   现在引入了假设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设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可是真金白银,所以,社会总资金要分出1部分实量到股市来参加市值假设的活动。这个活动进行的时候,理论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认某种已经被认可的价格。这样就有了1种供需关系,股票代表供给方,资金代表需求方。当社会资金流入股市增大时,强烈的需求刺激股票价格上涨。反过来,资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会,需求减少,股票价格下跌。当参加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进出平衡,供需关系也趋于平衡时,股市牛皮。由此看来,所有的股票价格涨涨跌跌,都与真金白银的资金进出股市有关,资金多时股票涨,资金少时股票跌。     但是这些资金,

1、它与市值不是1回事,市值只是1种理念上的“值”,因为股市永远不发生总市值的交易;

2、它不创造市值,它只参加市值的假设,换句话说,它只发现市值;

3、它是社会总资金的1部分,而且它也不参与社会总资金的增加和减少。在这里,社会总资金是1个常量,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股市市值的变化不会引起社会总资金的变化,能够引起社会总资金变化的是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设活动。   当然,实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这个推论过程简化甚至排除了许许多多的细节。   有人会问,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下跌最多时近70%,1个调查显示多达90%以上的散户赔钱!这些赔了的钱谁拿去了?面对这个悲惨的事实,推理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发现解决途径。那么我们的钱呢?还找得到吗?1种解释是,它们退出了股市。去了哪里就不好说了,去往很多领域。还有1部分尚未实现,是为浮亏。1旦那部分退出的钱又回到股市,这部分浮动亏损还可以改变亏损状态。退出资金又回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经实现了的亏损只是改变了资金的所有者,而财富本身还在,还会有1部分财富再次成为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股市就是这样1个0和游戏。   以上试图说明的是市值与资金、市值与财富的1种关系,这种关系告诉我们,股市财富不等于真正财富,归根结底它是1种虚拟财富。还要说明的是,这个虚拟财富的大小是瞬间变动的,变动的程度、范围、方向有相当的不可捉摸性。说不可捉摸性不是说其不可知,而是极言其复杂,影响变动的因素极多,甚至1场风都可以对其产生扰动。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种实在影响外,有1种非实在的影响,它对虚拟财富变动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可观,它就是心理因素。因为虚拟财富实质上是1种假设,只有人才会作出假设。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对心理学1窍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机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国玩。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