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私人储蓄、投资、政府预算和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关系,为什么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1、怎样理解私人储蓄、投资、政府预算和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9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1个国家或者1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1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指1个国家的国民在1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潜在产出:1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最终产品:在1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指本期内还要进入其他生产过程以生产其他产品的商品和服务。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1个反映居民家庭1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生产价格指数:不同时期为购买1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产出缺口: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不1致。 摩擦性(结构,季节,周期)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的摩擦性失业率,也是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相1致时存在的失业率。
1.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假设经济是1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在这样1个简单的经济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即:I=S
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是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稳定状态,整个经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 从需求方面看,1国国民收入是1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的总和,亦称总支出,即: Y=C+I
从供给方面看,1国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总和,亦称总收入,而社会的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收入外,剩余的构成储蓄S,于是: Y=C+S
在这个简单经济中,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即 C+I=C+S
即,I=S
所以,投资等于储蓄是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基本均衡条件
2.在短期中,为什么增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可以增加国民收入,而增加储蓄、税收和进口会减少国民收入?
(1)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1旦家庭部门增加消费,或者企业部门增加投资,都意味着企业部门必须扩大生产规模。企业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要向家庭部门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并支付更多的要素报酬,这时,国民收入就会增加。与此相反,储蓄意味着家庭所获得的要素收入即国民收入中的1部分没有被用于消费,如果家庭部门减少消费品的购买,企业部门就只能缩减其生产规模,并将减少对家庭部门生产要素的购买,这时,国民收入就会减少。
(2)政府部门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征税,货币就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流入政府部门,
这会降低家庭部门的消费水平和企业部门的生产水平,进而降低宏观经济的活动水平。而政府支出的增加,又使货币从政府部门流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这会提高家庭部门的消费水平和企业部门的生产水平,提高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3)出口使货币从外国部门通过国际市场流入企业部门,产品从企业部门流向外国部门;而进口则相反。企业部门增加出口会使其生产规模扩大,并因此增加对生产要素的购买,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而企业部门增加进口只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3.怎样理解私人储蓄、投资、政府预算和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关系? 4.怎样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1个国家或者1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1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是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终产品现期价格与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上。
5.简述使用GDP缩减指数、CPI和PPI在衡量价格水平变动时的区别 CPI和PPI
>>。
2、为什么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是宏观经济学里的基本观点。
通过知乎网查询,观点为在1个封闭经济里国民收入Y等于消费C加财政支出G加国民储蓄S,Y=C+G+S。从国民支出角度看,国民储蓄就变成了投资I。所以说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类似于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中的储蓄的含义,指的是他们手中计划不用于消费部分的货币量,即计划储蓄。
3、为什么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原因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是指在假定只有产品市场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是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时所决定的国民收入。
在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在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以前,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相反,总需求的减少会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减少;假如1个经济社会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总支出或总需求就由消费(C)和投资(I)构成,总收入由消费(C)和储蓄(S)构成,这时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条件下的总产余乎出,就是均衡国民收入,用公式表示为轿毁槐C+I=C+S,即I=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闭友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
4、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萨伊那观点都落伍了
详见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4章 解释非常明确。
5、为什么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减少
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储蓄等于投资都是在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量观念。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如果投资增加,对应的储蓄量必须减少,这是因为投资和储蓄之间存在着1种紧密的联系。
具体地说,在该模型中,当投资增加时,实际利率将变高,因为投资需求的提高仔燃导致资本供应不足,从而使得市场上的借贷资本价格也相应提高。当实际利率提高时,通常会促使储蓄减少,因为人们把他们的钱投入到更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中,而不是储蓄。此外,投资的增加也会带来收入的增加,这可能会进1步促使人们消费而不是储蓄。
因此,简单凯恩斯模型认念氏虚为在短期内,由于投资增加导致储蓄减少,可能会对经济产生1定的核启影响。当然,对于1个完整的经济体系来说,还需要考虑更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政府支出、国际贸易、货币政策等。
6、为什么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1、在宏观模型抽象的理论中,均衡的条件是投资等于储蓄。经济学理论模型中没有引入货币与银行的概念,实际利率使得居民以满足个人现在和未来消费效用最大化在储蓄与消费之间做权衡,此时,储蓄的另1面是经济中的投资。例如:居民在基期有某种果子若干,果子可以吃也可以种下去生长出更多的果子,这时,他会做吃与种或借给他人种而获取收益的考虑,他储蓄的果子就是自己或者别人的投资,实际回报率与现在和未来的吃果子的效用会使得市场上储蓄投资均衡。
2、在会计上(国民经济核算角度),为了从生产端和需求端核算的产出相等,我们定义了存货的概念。从而在国民收入的供给端,企业新产出的库存(未被售出消费)被归为储蓄友盯;而在国民收入的需求端,它同时又被定义为存货投资。可以说,正是存货在国民统计中的这种双重存在,使得“储蓄”当然地等于“投资”。
3、实际上(现实实体经济角度),从全社会来看,事前(或意愿)的储蓄和笑闹事前的投资总是不相等的,于是就可能有储蓄不足或好升和投资不足的现象出现。当储蓄不足时,经济(在事后)便存在通货膨胀压力;而当投资不足时,则可能(在事后)导致存货增加,从而产生通货紧缩压力。
4、微观上,个体所做的投资与储蓄是不1定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