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鼓励p2p行业分析,国家为什么会鼓励P2P
1、为什么国家鼓励p2p行业分析
主要还是银行贷款难啊,利息还那么地,p2p值得鼓励啊,天天融平台!!。
2、国家为什么会鼓励P2P
其他的大多数理财都是国家主导,以国企为主,国企比较稳健,但天生比较保守,创新性不够。中国的民企发展一直还不是很强大,虽然数量很多。而民间又有庞大的资金闲置。另外一边又有庞大的资金需求。而P2P正好能够弥补上这个缺口。
3、国家鼓励高风险的p2p为什么 这是个问题 信审模式的单一 从线下改为线上 信审
从借贷的整体过程来看,需求提出、借贷信审、资金发放三步可以粗略的概括完整体流程。网络信贷的借款流程于此大同小异,可能在细节上处理不同,整体还是遵循这个流程。但是虽然整体流程相同,我国不同的P2P机构在各个步骤的处理上,还是有所差异...。
4、20191月份出的1号文件,可以看做是国家对P2P平台的一种鼓励吗?
不应该这么理解网贷一号文。这份文件的主要目的还是保护网贷投资人和网贷借款人的合法利益,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控制网贷增速和规模,促进网贷行业有序发展。说白了网贷己经对银行吸储构成了威胁,银行是央行的亲儿子,网贷不知是谁家的熊孩子,你说他偏向谁?。
5、揭秘:银监会明确要求P2P不得兜底原因何在?
今年中旬,银监会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刘张君曾表示,P2P要明确四条红线,包括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搞资金池等。而银监会官员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P2P平台严禁“自担保”,也就是不能够“兜底”。10月份,在某平台A轮融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支付清算协会官员透露,P2P行业监管政策已报送国务院审查,其中核心点就是平台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严禁对金融项目进行担保“兜底”。 此前有消息透露,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互联网金融研讨会上,银监会官员就目前行业内所出现的平台“兜底”情况表达了观点,监管政策明确要求不得“兜底”,但尚未出台,但已在密切关注 “兜底”平台的相关情况。 在一般投资人眼中,平台“兜底”是一种很好的保障措施,为什么相关主管部门却视为大忌,严令禁止平台去“兜底”呢? 从金融角度讲,健康的金融产品经营依靠的是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极端风险在内的风险情况都属于风控体系范畴,从金融产品审核、调查,到贷后措施、风险预警与处置等。可以说,一旦逾期或坏账发生,主要都是通过风控手段去覆盖与处置的,这是金融行业内的通行做法。而“兜底”情况表面是为投资人挽回了损失,但其实恰恰突出机构或平台方风险管理出现重大失责,无法依靠风控体系来覆盖风险,更大的隐患在于未暴露出的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一旦平台“兜底”,那么说明离风险爆发已经不远了。 那么银监会要求平台不得“兜底”,不就是纵容平台不能去承担责任么?这显然是对监管政策的巨大误解。 依靠成熟的风控措施去处理逾期与坏账,在金融运作中不是难事,目前行业内主流平台基本已经树立起各具特色的风险控制体系,都为“不兜底”平台,监管政策的要求对于网贷行业来说是一种门槛提高,靠“兜底”来缓释风险的平台会逐步淘汰,“不能兜底”会倒逼平台不断强化风控体系,注重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的增强,加速优胜劣汰。一般来说,坏账控制在一定程度,成熟的风控体系都是能够完全消化的,从本质上来说也会再次降低不良贷款的出现率。而“不能兜底”,平台如若无法建立成熟的风控体系,逾期、坏账无法处置,反之也会加速这类平台的淘汰。 所以“兜底”与否并不能决定平台的优劣,但出现“兜底”表明风险已经无法覆盖,平台存在重大问题,而投资人应重点考察凭什么主流平台可以“不兜底”,这也会促进网贷行业更加良性的发展。 金融必有风险,中国金融市场虽然不具备美国市场那样成熟的征信体系,但风险控制模式核心都是一致的,以中国金融环境不如西方为借口,是一种“鸵鸟”心态,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是建立在逐步完善的金融环境之上的,所以监管部门对待P2P这个新鲜事物上,也会更加严格。合格的风控体系正是用来缓释与处置各类风险,“兜底”是风控缺失的代表性体现。同时风控建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不是简单的从银行挖几名高管就能够解决的。 目前,中国P2P网贷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期,迎来了兑付高峰,逾期与坏账开始加大出现,这也是一面非常好的镜子,风控缺失的平台无奈选择“兜底”,而风控健全成熟的平台可以很好的处置风险与坏账,具备“不兜底”的资本,优劣平台间的差异开始显现。投资人需要仔细看清“兜底”的背后是什么,用“兜底”与否作为安全判断,那样离风险就不远了。 总之在P2P监管政策导向上,国家不是鼓励“不兜底”,而是“兜底”会极大的损害投资人的长期利益。引导投资人资金向风控体系成熟的机构或平台聚集,才是真正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的本质。